心存敬畏才能行穩(wěn)致遠。為官者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,,不可缺少敬畏心,。南宋理學家呂祖謙有句名言:“天下之事,成于懼而敗于忽。”其意思是,天下之事往往成功于如履薄冰,、如臨深淵的謹慎敬畏之中,敗亡于疏忽大意,、驕傲自滿,、放縱怠惰之中。這既是一條必然規(guī)律,,也是被歷史反復證明的寶貴經(jīng)驗,。
善于懼怕應該害怕的東西,正是“成于懼而敗于忽”的要訣所在,。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正考父對自己要求很嚴,,他在家廟的鼎上鑄下銘訓:“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,三命而俯,。循墻而走,亦莫余敢侮,。饘于是,,鬻于是,以糊余口,?!薄皟E、傴,、俯”3個字,,生動展現(xiàn)出正考父的謙虛低調和對權力的敬畏之心。正是心中有“懼”,,正考父終身守節(jié)不怠,,官品人品堪稱高潔。
古人講:“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,,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,。”為官者要保清廉一生,,就要知敬畏,、懂行止,。據(jù)《宋史·包拯傳》記載,包拯“徙知端州,,遷殿中丞。端土產硯,,前守緣貢,,率取數(shù)十倍以遺權貴。拯命制者才足貢數(shù),,歲滿不持一硯歸,。”包拯身處端硯產地,,不私拿一塊硯臺,,體現(xiàn)了為官者的品德和操守,也彰顯了其內心的戒懼和敬畏,。
事成于懼,,就是要心存敬畏,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,。明太祖朱元璋曾問群臣:“天下何人最快活,?”大臣萬綱回答:“畏法度者最快活?!边@一故事告訴我們,,敬畏法度,不僅能讓人愉悅,,還能保證其大道直行,、安全無事。
心存所懼,,方能言有所戒,、行有所止。黨員干部工作上要大膽,,用權上則要謹慎,,常懷敬畏之心、戒懼之意,。老一輩革命家深諳“事成于懼而敗于忽”之道,,經(jīng)常告誡黨員干部知敬畏、存戒懼,、守底線,。周恩來曾講,“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,、經(jīng)濟落后的國家要在經(jīng)濟上翻身,,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,。我們應該有臨事而懼的精神。這不是后退,,不是泄氣,,而是戒慎恐懼”。鄧小平說,,“我們共產黨員,,特別是黨員干部謹小慎微不好,膽子太大也不好,,做事要有所畏,、有所怕,不能無所顧忌”,。
我們黨的許多優(yōu)秀黨員干部,,在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上總是心存敬畏、態(tài)度恭敬,。谷文昌不怕艱苦,、不怕磨難,就“怕脫離群眾,、怕給公家浪費,、怕工作干不好、怕黨員形象受損”,;“全國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史來賀有兩怕:“一怕在群眾中孤立,,二怕在群眾中孤獨”;“全軍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李素芝無私奉獻,,為民服務,,“怕就怕不能為黨分憂、為黨盡責,、為黨增分”……正是這樣那樣的怕,,讓黨員干部敬畏黨、敬畏人民,、敬畏權力,、敬畏紀法,不放縱,、不越軌,、不逾矩,成就事業(yè),,創(chuàng)造非凡,。
心中有敬畏,腳下有定力,。礪心性,、練本領,、強作風,都需要常懷戒懼,、常握戒尺,。當然,心存戒懼與怕干事,、怕?lián)斀厝徊煌?。戒懼是敬畏、是善怕,,是“有所為有所不為”。正如古人所言,,“凡善怕者,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?guī),,行有所止,,偶有逾矩,亦不出大格”,。一個“懼”字,,彰顯了黨員干部的信念和境界,也標定了共產黨人的品格和修養(yǎng),、事業(yè)和功業(yè),。(石珊瑞)